今年夏天是 "雙減 "政策出臺后的第一個完整暑假。由于孩子們不再需要步行去參加各種培訓和教學,他們有了更多的空閑時間,必須通過各種活動來充實時間。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,對兒童保育的需求急劇增加,但家庭以外的兒童保育卻很短缺。這種供需矛盾導致 "托兒所赤字 "日益嚴重,不僅造成節假日期間 "托兒難 "的現實困境,而且有可能加劇持續低迷的出生率。
為解決 "入托難 "問題,武漢市自2009年起連續13年開展市級假日青少年托管項目,優先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免費托管服務,"武漢公益模式 "已成為全國典范。2023年 "雙降 "后,北京、浙江、廣東、海南、四川、河北等多個城市積極試水 "官方托育 "模式。一些城市也大膽創新,如成都推出了 "基本和擴展 "相結合的方案,以滿足一般和個人的需求;深圳則鼓勵退休人員、大學生、學生和家長做志愿者,保護教師的休息權。
隨著各地托幼服務工作的深入開展,政策支持不足、服務定位不明確、監管不到位、教師壓力增大等問題凸顯出來。要從根本上解決節假日期間的托育問題,打造可持續的 "官方托育 "模式,需要進一步完善托育政策,推動普惠性托育體系的發展。
首先,在政府主導的同時,也要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,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普惠性服務。在不斷加大財政投入的前提下,要完善多渠道籌資機制,進一步明確定價規范,實行分級支付制度,切實減輕低收入家庭的支付負擔,為困難兒童提供優先保障和特殊補貼。亮點
完善教師隊伍和監管機制很重要。假期托管的概念和形式與學校教育有很大不同,不能把中小學教師簡單等同于托管機構。要重視教師培訓和人才儲備,明確服務機構的職責范圍,建立健全校外教育和社會服務機構的準入標準和參與機制。進一步明確托管服務質量的評估標準,從周邊設施、組織形式、服務內容、人員資質、日常監管等方面建立動態監管機制。
更高質量的托管服務需要多個機構的高效合作。要鼓勵和支持圖書館、博物館、文化館、科技館、體育場館開設專門的兒童活動場所和親子空間,提供優惠門票和免費資源,為家庭創造更多機會。要充分依托黨群服務中心、新時代文明傳習所、社區兒童之家等基層機構和工作團隊,引入專業的社會工作機構和慈善機構,動員家長和兒童在家中開展互幫互助和關愛服務。此外,要深化創新企事業單位托管模式,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,倡導工會、團委、婦聯在勞動密集型企業、工業園區、商務樓宇組織開展一線職工托管服務,提供家庭團聚支持、彈性工作時間等人性化安排,為青年職工履行父母責任、享受親子時光創造條件。
令人鼓舞的是,許多地方正在大力開展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,有利于兒童健康成長的友好理念、服務和空間正在中國大地上蓬勃發展。這是一個從根本上解決節假日期間兒童入托問題、構建公共兒童服務體系的新契機。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由作者提供,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的內容, 請發送郵件至53858572@qq.com 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http://www.hhgg185.com/guiyanggaolinggongluan/89.html